后,成为刺伤环卫工的“暗器”。昨天,本报报道的《棘手 情人节玫瑰频伤环卫工暖心 志愿者垃圾桶里来“挑刺”》引起关注。记者昨天体验环卫工的工作发现,环卫工的双手容易受伤,手套不防刺是重要原因之一。为了加强环卫工的防护,志愿者给环卫工送上了百副防刺手套。据了解,全市一共1.8万名环卫工,其中市内三区近6600人。如果你也想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,给我们的城市美容师送上副“爱心手套”,请拨打晚报热线。
昨天清晨5时许,记者与 “馨飞扬”志愿者跟随着分管深圳路路段的环卫工张庆东、韩新祥、朱本琴一起清扫街道卫生。张庆东等三人都来自临沂,在青岛从事环卫工作多年,一直负责清理深圳路附近的路段。在深圳路、文岭路路口,张庆东清理一个街边垃圾桶时,刚伸出去的手迅速缩了回来,手上出现一道血口。经过简易地处理后,张庆东又把手慢慢地伸进刚才的垃圾桶,把一个破了口的碎啤酒瓶拎了出来。体验过程中记者得知,刺伤环卫工的,除了玫瑰,还有玻璃碴、烧烤扦、薄铁片等尖锐物品。从身上拿出创可贴贴在受伤部位后,张庆东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。为了捡在灌木丛深处的玻璃碴,他的半个脑袋都探进树丛里,想要退回来时,张庆东的手背又被树枝刮出浅浅的血印。当记者建议他去消毒时,张庆东却说,这点小伤不要紧,坚持把他负责的整片区域打扫干净。
张庆东和记者说,像刚才的情况很常见。同一路段的环卫工人韩新祥、朱本琴也多次在清扫卫生时受伤。平日里,一些地上的竹扦、玻璃碴等尖锐的废弃品都在明面上,一眼就能看到,环卫工人清理时会多加小心,尽量打扫干净,避免自身和路过的行人受伤。张庆东等三人摊开双手,能够正常的看到,三名环卫工人的手上都密密麻麻地布满新伤旧痕,每个人大大小小的划痕大约有五六处。据了解,他们所在的队上,120名环卫工几乎人人受过伤,每次都是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来了。
环卫工一般都有手套,为何不用手套防护呢?环卫工邢才胜说,他们干活时,时常戴着手套干,但手套是一般的棉纱手套。 “这个手套薄,遇到玫瑰花上的刺,等于没戴一样。 ”邢才胜说。记者试了试,戴着邢才胜的棉纱手套,抓起垃圾桶里的玫瑰花时,虽然早有心理上的准备,但手还是被扎了一下。谈到被刺伤手后怎么样处理,邢才胜说,如果扎伤得不严重,他们就不去管它。如果出血了,就用创可贴贴到伤口上。邢才胜的手掌上已经贴了三片创可贴,而在创可贴周围还有一些小的伤口。邢才胜展示着自己双手的伤口,并拿出上衣口袋里的创可贴,他说,为了让伤口好得快,每天,他和同事都会准备几片创可贴,放到自己的衣服口袋里,如果干活时被扎伤,就能马上贴上。环卫工张庆东和记者说,为了省钱,他们都是徒手清理垃圾,舍不得买手套。
昨天下午,交运温馨巴士的“馨飞扬”志愿者们买了100副防刺手套,送到了大沙路路段和延安一路路段等22处“爱心驿站”,驿站周边的60多名环卫工都领到了新手套。 “又结实、又暖和,真好。 ”领到手套后,环卫工刘江立刻把手套戴上,笑着向志愿者们道谢。刘江戴着手套活动了一下手指,灵活自如,随后,他又拿起一根竹扦试着往手指上扎了扎,有了手套的保护,手指的皮肤没有被划破,刘江高兴地点点头。昨天下午3时左右,刘江和工友一起戴着新手套对自己负责的路段进行清扫。在清理大沙路附近的街边垃圾桶时,刘江把桶里的垃圾用力扣了两次也没完全清洗整理干净,他用手把桶里残余的塑料袋向外拽。这时,一个黑色塑料袋被划破,袋子里装着的碎碗掉了出来,先摔在刘江的手上又落入垃圾箱里。刘江下意识地抬起手来看看,他发现手套上多了一道划痕,但是手套没破,手也没事儿。刘江憨笑着和记者说,多亏有了这层手套的保护,如果是以前手肯定会受伤。 “这份礼物好,很实用! ”刘江说。青岛晚报/掌上青岛/青网 记者 徐美中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


